• 先生遊南鎮,一友指叢中花樹問曰:「天下無心外之物,如此花樹,在深山中自開自落,於我心亦何相關?」先生曰:「你未看此花時,此花與汝心同歸於寂,你來看此花時,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,便知此花不在你外。

 

  • 無善無惡心之體,有善有惡意之動,知善知惡是良知,為善去惡是格物。

 

  • 所謂汝心,亦不專是那一團血肉。若是那一團血肉,如今已死的人,那一團血肉還在。緣何不能視聽言動?所謂汝心,卻是那能視聽言動的。這箇便是性,便是天理。有這箇性,才能生這性之生理。便謂之仁。這性之生理,發在目便會視。發在耳便會聽。發在囗便會言。發在四肢便會動。都只是那天理發生。以其主宰一身,故謂之心。這心之本體,原只是箇天理。原無非禮。這箇便是汝之真己。這箇真己,是軀殼的主宰。

 

  • 鄉愿以忠信廉潔見取於君子,以同流合污無忤於小人,故非之無舉,刺之無刺。然究其心,乃知忠信廉潔所以媚君子也,同流合污所以媚小人也,其心已破壞矣,故不可與入堯舜之道。狂者志存古人,一切紛囂俗染,舉不足以累其心,真有鳳凰翔於千仞之意,一克念即聖人矣。惟不克念,故闊略事情,而行常不掩。惟其不掩,故心尚未壞而庶可與裁。

 

  • 夫學貴得之於心。求之於心而非也,雖其言之出於孔子,不敢以為是也,而況其未及孔子者乎?求之於心而是也,雖其言出於庸常,不敢以為非也,而況其出於孔子者乎?

 

  • 良知是造化的精靈,這些精靈,生天生地,成鬼成帝,皆從此出,真是與物無對。

 

  • 可知充天塞地中間,只有這箇靈明〔案:依原書上文,指心〕。人只為形體自間隔了。我的靈明,便是天、地、鬼、神的主宰。天沒有我的靈明,誰去仰地高?地沒有我的靈明,誰去俯他深?鬼、神沒有我的靈明,誰去辨他吉、凶、災、祥?天、地、鬼、神、萬物,離卻我的靈明,便沒有天、地、鬼、神、萬物了;我的靈明,離卻天、地、鬼、神、萬物,亦沒有我的靈明。如此,便是一氣流通的,如何與他間隔得?

 

  • 人者,天地萬物之心也;心者,天地萬物之主也。心即天,言心則天地萬物皆舉之矣。

 

  • 知是理之靈處。就其主宰處說便謂之心。就其稟賦處說便謂之性。孩提之童,無不知愛其親,無不知敬其兄。只是這個靈能不為私欲遮隔,充拓得盡,便完完是他本體。便與天地合德。自聖人以下,不能無蔽。故須格物以致其知。

 

  • 知是心之本體。心自然會知。見父自然知孝,見兄自然知弟,見孺子入井,自然知惻隱。

 

  • 心者,身之主也,而心之虛靈明覺,即所謂本然之良知也。其虛靈明覺之良知應感而動者,謂之意。有知而後有意,無知則無意矣。知非意之體乎?意之所用,必有其物,物即事也。如意用於事親,既事親為一物,意用於治民,即治民為一物,意用於讀書,即讀書為一物,意用於聽訟,則聽訟為一物。凡意之所用,無有無物者:有是意即有是物,無是意即無是物矣。物非意之用乎?

 

  • 愛問:「『道心常為一身之主,而人心每聽命』。以先生精一之訓推之,此語似有弊。」先生曰:「然。心一也。未雜於人謂之道心,雜以人偽謂之人心。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,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。初非有三心也。程子謂人心即人欲,道心即天理。語若分析,而意實得之。今曰『道心為主,而人心聽命』,是二心也。天理人欲不並立。安有天理為主,人欲又從而聽命者?

 

  • 心之本體即是天理。天理只是一箇,更有何可思慮得?天理原自寂然不動,原自感而遂通,學者用功,雖千思萬慮,只是要復他本來體用而已,不是以私意去安排思索出來。故明道云:「君子之學,莫若廓然而大公,物來而順應。」若以私意去安排思索便是用智自私矣。「何思何慮」正是工夫。在聖人分上,便是自然的:在學者分上,便是勉然的。

 

  • 聖人與天地民物同體,儒、佛、老、莊皆我之用,是之謂大道。二氏自私其身,是之謂小道。

 

  • 破山中賊易,破心中賊難。

 

  • 夫萬事萬物之理不外於吾心。

 

  • 殃莫大於叨天之功,罪莫大於掩人之善,惡莫深於襲下之能,辱莫重於忘己之恥,四者備而禍全。

 

  • 所以為聖者,在純乎天理,而不在才力也。故雖凡人,而肯為學,使此心純乎天理,則亦可為聖人。

 

  • 是非之心,不慮而知,不學而能,所謂良知也。良知之在人心,無間於聖愚,天下古今之所同也。

 

  • 夫學術者,古今聖賢之學術,天下之所公共,非吾三人者所私有也。天下之學術,當為天下公之。

 

  • 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;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Daphinnis 子武達 的頭像
    Daphinnis 子武達

    忘心無愛 子武達

    Daphinnis 子武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